最近看到ptt上地理版的文章
目前分類:思考 (25)
- Jun 08 Sun 2008 22:10
指考地理到底該考什麼??
- Jun 04 Wed 2008 00:01
芬蘭資訊社會模型第七章翻譯 高科技地域的概念
Chapter 7 THE FINNISH MODEL OF THE IMFORMATION SOCIETY
第七章 資訊社會的芬蘭模型
- May 29 Thu 2008 23:23
論地理師資專業知能的培養
其實篇名打的正經
我也只是要談一個問題
- Mar 20 Thu 2008 21:38
知識份子的價值在於知
最近選舉吵的天都快翻了
媒體不斷的至入性行銷
- Aug 27 Sun 2006 23:26
一個城市人與雨崩的邂逅
這是一個偶然的機會
- Jun 12 Mon 2006 02:34
industrial cluster
這次看的文章是介紹群聚效應(clustering effects),在從地理學的角度討論群聚之前,先從文獻給予群聚現象定義與特性的說明,群聚現象是一種產業於地理上的集中現象,這樣的集中現象可以產生優勢,故也可以視為是種區位,其所具有的優勢包括集中所產生的外部經濟與公司間的經濟合作、競爭所帶來的多種刺激。
首先,外部經濟又可分為硬體的外部經濟與軟體的外部經濟,硬體的外部經濟所指的像是交通設施的共享,或是集中省去產品運輸與包裝的成本,可使生產成本降低,而軟體的外部經濟就像是共同引進新技術,使得知識溢流;再者,提到公司間的種種合作與競爭,就群聚的幾個特性去解釋,像是文中所提價值鏈中的經濟合作、公司間的策略性關係、專業化、合作的競爭、創新與傳播、文化背景與詮釋方案的共享,可以發現公司間藉由策略性的經濟合作建立起一種價值鏈,而公司就在其中扮演專業分工的角色,又由於公司之間會有具有良性競爭,故刺激了創新,以及技術的傳播,除此之外,群聚的優勢又像是人力資源、資訊、科技、專業供應廠商的較易取得,以及對於資金的吸引力。
- Jun 01 Thu 2006 01:30
GLOBAL SHIFT – RESHAPING THE GLOBAL ECONOMIC MAP IN THE 21ST CENTURY
本篇討論的主要概念是全球化之後對於企業管理的種種改變,而又著重在諸多產業,像是製造業與服務業,我們所閱讀的部分是汽車產業、半導體產業、金融服務與電子商務的部分,簡單的說全球化經濟的概念是一種生產與銷售跨及全球的概念,在二十一世紀的科技發達之後,帶動了運輸與資訊的革命,光纖的發明更使得網路的普及,在這樣科技發展與資訊運輸革新為前提之下,產業的生產與銷售開始轉變,不在侷限於所處的國家,而慢慢藉由大型的跨國公司使得全球的產銷關係日趨密切,全球化之後使得世界的金三角(北美、歐洲、東亞)彼此連結,在個別的區域之中,也出現了區域的生產網絡。
- May 08 Mon 2006 22:56
全球化的心得
全球化是一個過程,而在這個過程之中,跨國企業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,從早期的國家性公司成長到現在全球性規模的公司,跨國公司延伸擴張、跨越世界的建立起生產與分配之網絡,而在建立起這樣的網絡之時,亦是需要有其內部條件與外部條件。
其內部條件所指的是跨國企業於生產與分配的網絡中,內部管理層級結構,有其制度化的分層管理,跨國企業並非直接控制其子公司,而是以制度化的管理方式,將子公司甚至是中小企業整合進入生產和分配的網絡之中;而外部結構所指的就是時代的通訊科技與基礎設備,由於通訊科技與基礎設備的不斷進步,生產與分配也日趨進步、便利,跨國企業也不斷成長到現今全球性的公司,藉由資金的流動與技術的轉移建立起生產與分配的網絡。
- Aug 08 Mon 2005 13:17
孤單...(轉錄於ptt)
沒有伴侶的時候,即使是孤單,也可以很快樂